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侵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如太平天国运动等。这些都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的封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逐渐形成。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和剥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这进一步引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新的救亡图存之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则提出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主张。这些新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了实现政治目标,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在国内外积极宣传革命理念,联络华侨和留学生支持革命事业,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斗争。
从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到1911年之前的多次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对于鼓舞士气、扩大影响、锻炼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尽管损失惨重,但却被认为是中国同盟会对清政府发动的所有武装暴动中最为壮烈的一次。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实际上是要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中央,引起四川等地民众的激烈反抗,这就是著名的保路风潮。这场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还为随后发生的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迅速占领武昌城,并很快得到各省响应。至11月下旬,全国半壁江山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同年12月,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体现。虽然最终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以后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